員工沒動力?快來看看你的公司中了幾條!
早上好,打工人!
“每天站在高樓上,看著地上的小螞蟻。他們的頭很大,他們的腿很細。他們拿著蘋果手機,他們穿著耐克阿迪。上班就要遲到了,他們很著急?;呕艔垙?,匆匆忙忙,為何生活總是這樣?難道說我的理想,就是這樣渡過一生的時光?難道說60歲以后,再去尋找我想要的自由?一年一年飛逝而去,還是那一點點小積蓄,我喜歡的好多東西還是買不起……”可以說,這首《活著》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。
既不想去工作,又害怕失去工作,這是多少職場人的真實狀態。
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,全球范圍內有48% 的員工不喜歡他們目前的工作,18% 的人在上班時,處于游離心態。這個嚴酷的事實發人深思。員工工作沒動力,賺錢不積極,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企業管理者又有哪些途徑可以破除人們的職場倦怠呢?
— 1 —
微觀管理
微觀管理者的本意是好的——努力讓事情盡善盡美。
然而,“細節控”上司往往讓人抓狂。事無巨細的微管理時時處處消耗著大家的能量與活力,使人對工作提不起勁來。不管大事小情,領導都要過問干預,并親自定奪。
這種管理模式簡直是在赤裸裸地告訴員工:我不相信你的工作能力和判斷。
過度管理讓職員失去了參與感,變成服從上級指令的機器人,喪失了所有主動性。要么在公司混混日子,每天得過且過,要么會為了獲取更多自主權,而選擇逃離。有時人們辭職,不只是換份工作,而是想換個老板。
— 2 —
工作缺乏進展
看起來,人們是為了薪水而工作,其實并不盡然。
人們更需要一種成就感,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。
如果公司不能合理安排事項,或者條條框框過多,那么,員工很快就會陷入近乎凝滯的狀態,導致事務一直無法取得有效進展。為了完成工作,必要的流程是需要的,但是過于繁瑣的環節步驟,只會徒增勞碌,并影響產出。
當上班變為一天天的機械重復,卻看不到任何實際的果效時,雇員會因為缺乏“里程碑”式的反饋而灰心喪氣,失去前行的動力。
— 3 —
職場的不安全感
在一艘注定要沉沒的大船上,人們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逃生。
如果公司前景黯淡,大家終日人心惶惶,時刻準備著跳往下一家,又怎會在當下努力付出呢?
作為高層管理者,在動蕩不安的情勢下,確實很難留住公司的人才。
這時,你要做的是,通過更多的溝通交流,給予團隊忠誠度與信任感。雖說人走不能強留,但由于雙方信息上的透明,至少員工離職時,不會讓你感到措手不及。
— 4 —
溝通不力
真相缺席時,往往謠言會四起。
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與澄清,雇員只會愈發猜疑、困惑不已。
如果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上傳下達,才能得到我們需要的信息,實在令人神倦精疲。
貫穿整個組織的清晰明確的交流機制,不僅讓工作更高效,也能鼓舞員工的士氣與信心。
— 5 —
獎懲失措
在職場打拼中,一個公正的績效考評制度是不可或缺的。
誰對公司的貢獻大,誰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獎勵與回報。
如果敷衍了事的員工與出色賣力的員工,最終待遇所差無幾,干好干壞一個樣,必然會拉低所有員工的表現。這也就是當年吃大鍋飯,人人都吃不飽的原因。
引入內部競爭機制,能者多得,才會極大地激發組織的活力。
— 6 —
不和諧的人際
蓋洛普(Gallup)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表明,“親密的工作友誼能大大提升員工的職場滿意度。在辦公場所有好朋友的人全心投入工作的比例,是沒有的人的七倍。”
和諧愉快的職場社交通常讓人事半功倍,而一個糟糕的同事會讓你在辦公室里的每分每秒都度日如年。
流言蜚語、暗箭傷人、互相指責、各自為營,給人平添許多痛苦和壓力。
江湖險惡,人心難測。不一定和職場中人都變成好朋友,但至少要保證自己在同事面前能夠放松自然,享受他們的陪伴。
— 7 —
工作無趣
隨著新生代大量涌入職場,人們對工作的要求有了全新的定位。
90后、00后更看重個人興趣,傾向于富有挑戰性、能夠自我實現的崗位。他們中一半以上的人寧愿工資少些,也要找一份有意思的工作。
無聊成了職場生涯中的大忌。
小朋友們“一言不合就裸辭”,并不是浮躁任性,而是在工作中找不到讓自己興奮的點,無法揮灑自己的個性與靈感。
企業可以動用積分、闖關等游戲化的激勵機制,來激發新生代員工的工作效能。
資料來源:
1.Eight Common Causes Of Workplace Demotivation, Forbes,作者:Kristi Hedges
推薦
了解更多“公開課”和“企業內訓”請添加客服微信進行溝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