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上去很美的“四天工作制”有可能實現嗎?
不止是長假前的工作日,在平時的工作周里,一到周一就有不少伙伴開始期待周五了??墒切袠I工作制內卷帶來的【996】新常態,讓“一周工作5天”甚至都成為了一種幻想,不少打工人開始呼喊“四天工作制”。
那么,如果企業真的實行四天工作制,對打工人真的有好處嗎?
— 1 —
下班【自由】
去年春節,在上海某咨詢公司工作了四年的小張,因拒絕假期帶電腦回家工作而被開除。
公司開列的“罪狀”有:“惡意拒絕執行以及惡意拖延公司安排的勞動任務”、“惡意違反公司制定的勞動時間規定”等。
雖然率性勇敢的小張最終維權成功,卻也賠上了漫長的仲裁、訴訟流程。
上個月《奇葩說》有個辯題——“下班后,工作消息還要不要回”,更是讓無數打工人百般糾結。
不回消息,怕丟工作;回了消息,又怕沒完沒了,丟了生活。
移動互聯網確實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,但無孔不入的信息也束縛了我們。本來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,由于有了微信、釘釘,變成24小時在線、隨時待命了。
“下班自由”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求。
人們發覺很難擁有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,私人空間正被工作慢慢擠壓、侵蝕。
生活總是這么難,一直如此。成年人的世界,沒有“容易”二字,好像光活著就已經耗盡了所有力氣。
加班熬夜,喝酒應酬。沒空陪家人,也無法好好寵愛自己。拼命養生,發量仍然難以為繼。體檢報告不忍卒讀,孤家寡人們戲稱“除了沒人疼,渾身哪兒都疼”。
俄國詩人巴爾蒙特說:“我來到這個世界,為的是看太陽和蔚藍色的田野。我來到這個世界,為的是看大海和百花盛開的峽谷。”
日日囚居工位,險些長了蘑菇。
你有多久沒出去散步了?有多久沒有好好曬曬太陽了?難怪39歲就入住養老院的單身程序員如此招人艷羨。每天朝六晚九,生活規律。鍛煉身體,看看電視、談談天,真是神仙日子!
周末短短兩天,轉瞬即逝。什么也不想動,補覺都來不及,吃完外賣,很快又到了周一。像被推上傳送帶,上班族又開始了周而復始的循環。
— 2 —
加班與工作效率
工作時間的拖長,反而會使工作效率降低。
Future Workplace的調研表明,員工做同一件事,周五往往要比周一多用一倍的時間。23% 的員工坦承他們將工作時間浪費在一些無用的、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問題上;8.1% 的人干脆把時間耗在了和同事閑聊上。
Kronos勞動力管理研究機構2018年的調查顯示,全球范圍內有三分之一的受訪員工更青睞一周上班四天,還有20% 則希望一周只上三天班。
華裔企業家、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楊安澤即是“四天工作制”的忠實擁躉。他曾多次呼吁:“三天的周末比兩天的周末要好。我們真的應該推行四天工作周。它將幫助大家擺脫倉鼠式的轉輪,在這個巨大的資本效率機器中,所有人都在和時間賽跑,這場比賽把我們都逼瘋了。”
— 3 —
四天工作制:好?
一周工作四天,能減少員工過度疲勞的現象,大大增進員工福祉,提升工作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。
人們將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、照顧孩子,工作和生活更平衡。多出來的休閑時間,或放松,或充電,保持身心健康,發展興趣愛好,實現自我成長。
減少一天的工作日,便少了一天的通勤,不但節省了員工的交通成本,還可以降低早晚高峰的車流量,有效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,也能促進節能減排和環保事業。
“四天工作制”還為公司節省了運營成本,削減了照明、空調等辦公費用。微軟公司的日本分部在2019年試行過每周五至周日休假,結果生產率躍升了40%,同時,電費消耗下降了23%。
“四天工作制”能提高有效工時,相同的輸出,用更短的時間來完成。一般而言,每天的有效工時只占制度工時的60%。如果把水分擠掉,一天真正工作的時間頂多4.5個小時。
新西蘭信托公司Perpetual Guardian早在2018年就引入了四天工作周。創始人Andrew Barnes在公司網站上寫道:“四天工作制,不僅僅是一周多休息一天,而是要提升工作效率,努力達到客戶服務的標準,實現個人和團隊的業務目標。”
他強調,實施這個策略,會讓你的企業更成功??s短每周的工作時長后,員工的壓力水平下降了,自我驅動力更強了,創造性和團隊凝聚力也提高了。
位于西雅圖的Killer Visual Strategies 設計營銷公司也采用了四天工作周,允許員工自由挑選周一或者周五不上班。首席執行官Amy Balliett發現,手下的團隊變得整周都很有干勁,員工能一直保持精力充沛,工作時更加專注,上班也更準時了。
此外,獨樹一幟的工時政策能更好地吸引應聘者。ZipRecruiter求職網站的數據顯示,提供四天工作崗位的雇主能比其他公司多獲得13%的申請量。四天工作制,令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脫穎而出,搶占招聘先機。
數字智能時代,機器、軟件正在逐步取代人工。實行“四天工作制”,能釋放更多的工作崗位,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。早在1997年,法國由于失業率居高不下,“工作分享”理論開始盛行。法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推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(即每周工作四天半)。
資料顯示,實施“準4天工作制”的第一年,法國就因壓縮工時創造了10.5萬個就業機會。
從宏觀層面上講,每周來個“小長假”,能有效刺激消費,擴大內需,促進經濟良性發展。
網上有個關于“打工人”的梗:“打工賺不了幾個錢,但多打幾份工,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。”雖然是辛酸的黑色幽默,卻道出了實情。
在“中國內循環與需求側改革”圓桌論壇上,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林采宜語驚四座:“前兩年我就說過,把錢花光,為國爭光。愛國主義怎么愛呢?很簡單,花錢就是最好的愛國方式。只要消費能夠強勁增長,中國經濟在未來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。”
在新冠病毒疫情的沖擊下,芬蘭總理Sanna Marin與新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不謀而合,開出了同樣的藥方——敦促企業雇主認真考慮每周四天工作制,以復蘇旅游業,重振國內經濟。Sanna Marin還呼吁芬蘭向瑞典看齊,每天只工作六小時。
— 4 —
全球工作制現狀
當然,也有反對的聲音。有人擔憂,員工需要在四天內完成原本五天的工作量,工作強度可能變得更大。而這是否也意味著四天內更長時間的加班呢?那些沒完成的工作該不會變成“家庭作業”吧?
還有,工作日減少,對領取固定工資的人自然有利。但對領計件工資的雇員來說,會影響他們的收入。另外,工時政策的調整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,需要較長的時間來適應。
目前,北美也只有17% 的企業在實行“四天工作制”?,F在討論這一議題,確實有點先鋒和前衛。但它畢竟和每個人的切身權益息息相關。
別忘了,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八小時工作制是1886年的芝加哥大罷工爭取來的。當年5月1日,四萬多名工人與警察發生激烈沖突,喊出“八小時工作,八小時休息,八小時歸自己”的口號,迫使當局同意了工人每天只工作八小時。
上世紀40年代初,歐美發達國家已全面實行每天工作八小時的五天工作制,而我國直到1995年才開始推行五天工作制。
建國后,每周工作六天,是沿襲多年的慣例。大躍進年代,在奪高產、放衛星的號召下,“一周一休”甚至被改為“兩周一休”,周末還要組織義務勞動。
“五天工作日”的政策變遷始于1986年5月,在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了“縮短工時課題組”。通過漫長的調研、試點、報告、審核,努力了將近十年,終于在中國落地。1995年3月25日,國務院頒布了《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》行政令,確定了一周雙休的制度。
近來,“大小周”工作制在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悄然盛行。2020年10月,拼多多五周年,黃崢發表內部講話,直言要開啟“全員硬核奮斗模式”。為應對社區團購大戰,拼多多全面開啟了“大小周”(一周6天班、另一周5天班的輪替),要求各部門每天都有人值守??焓譃楹妥止澨鴦痈偁?,也宣布于2021年1月10日開始,全員隔周雙休。
— 5 —
尾聲
當我們在“996”、“007”、“715”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時,回顧“五天工作制”艱難落地的過程,也許能從中汲取一些以改革破內卷的智慧和勇氣。
在“多快好省建設互聯網”的浪潮下,狼性企業文化更具上風。
“四天工作制”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,美麗得有點不真實。
掛著黑眼圈,獨自徘徊于寂寥的暗夜。對著閃爍的屏幕,我希望逢著一個悠長、悠長的假期。
無論如何,假期來了,還是先好好享受久違的清閑吧!
推薦
了解更多“公開課”和“企業內訓”請添加客服微信進行溝通。
